0%

网络层

网络层.png

作用

使用IP协议,可以把异构的物理网络连接起来,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

协议

IP

ARP

ARP.png

  • 概念

    •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
  • 作用

    • 由IP地址得到MAC地址

      网络层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,而链路层实现具体每段链路之间的通信。因此在通信过程中,IP 数据报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始终不变,而 MAC 地址随着链路的改变而改变。

  • ARP高速缓存

    • 包含本局域网内网络设备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
    • 如果映射表里找不到就发送ARP广播寻找

ICMP

  • 概念

    •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
  • 作用

    • 更有效地转发 IP 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
  • 位置

    • I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
  • 报文分类

    • 差错报告报文
    • 询问报文
  • 应用

    • Ping

      • 向目的主机发送ICMP echo请求报文
    • Traceroute

      • 发送方在ip数据包里封装无法交付的UDP用户数据报,并且将数据包的生存时间TTL++发送给路由器

IGMP

IP数据包

格式

ip数据包格式.png

构成

  • 版本

    • IPv4
    • IPv6
  • 首部长度

    • 值为1表示4个字节
  • 区分服务

    • 一般不用
  • 总长度

    • 首部长度+数据长度
  • 生存时间

    • TTL,为0时丢弃
  • 协议

    • 传输层的协议,如TCP,UDP
  • 首部检验和

    • 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,都要重新计算检验和
  • 标识

    • 如果数据包长度过长而分片,相同数据包的不同分片有相同的标识符
  • 片偏移

    • 用来区分分片,单位为8字节

    数据包分片.png

IP地址编址方式

分类

  • 网络号

    • A类

      • 8位
    • B类

      • 16位
    • C类

      • 24位
  • 主机号

子网划分

  • 在主机号中拿一部分作为子网号,把两级IP划分为三级IP

  • 子网掩码

    • 作用

      • 确定网段

        同一个网段的设备可以直接通信,不同网段的设备通信需要网关协助

  • 外部网络看不到子网的存在

无分类

在之前的分类网络中,IP地址的分配把IP地址的32位按每8位为一段分开。这使得前缀必须为8,16或者24位。因此,可分配的最小的地址块有256(24位前缀,8位主机地址,28=256)个地址,而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太少了。大一点的地址块包含65536(16位前缀,16位主机,216=65536)个地址,而这对大公司来说都太多了。这导致不能充分使用IP地址和在路由上的不便,因为大量的需要单独路由的小型网络(C类网络)因在地域上分得很开而很难进行聚合路由,于是给路由设备增加了很多负担。

  • 构成

    • 网络前缀
    • 主机号
  • 路由聚合

    通过使用网络前缀来减少路由表项的方式称为路由聚合,也称为 构成超网

  • 匹配

    • 用网络前缀匹配的结果可能不止一个,应该选用最长前缀匹配规则

技术

VPN

  • 概念

    • 由于IP地址的紧缺,一个机构可以使用专用ip地址(仅在本机构有效的ip地址)
    • VPN使用互联网作为本机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,虚拟一词体现在好像是专用网,但其实也有用到互联网
  • 实现

    • 用两台路由器包装一下

    VPN.png

NAT

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

  • 作用

    • 将本地IP转换为全球IP,使得多个专用网内部的多个主机公用一个全球IP地址
  • 实现

    • 对于因特网上的通信,路由器本身充当源和目的,再根据端口号区分不同的主机。

路由器

结构

  • 路由选择
  • 交换结构
  • 输入输出端口

分组转发过程

  • 从数据包里提取目的地址D,并得到对应的网络地址N
  • 判断得到的网络地址N是否是与该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的网络地址之一,如果是,直接进行交付
  • 如果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D对应的路由,则把数据包发送给该路由
  • 如果路由表中有到达N的路由,则把数据包发送给该路由
  • 如果有默认路由,发送给默认路由
  • 报告分组出错

路由选择协议

  • 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

    • RIP

      • 每隔30秒会与相邻的路由器交换子消息,以动态的创建路由表。

      • 距离向量算法

      • 缺点

        • 网络规模小
        • 需要较长时间将故障信息传给所有路由器
    • OSPF

      •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
      • 所有的路由器都有全网的拓扑结构
  • 自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

    • BGP